Gino's Blog

從 Scratch 開始的資工之路

0%

繁星心得和讀書方法分享

這篇文主要是介紹繁星的作業流程,還有給一些心態上的建議,最後會分享一些我讀段考、學測的方法。希望可以幫助到想用繁星入學/考學測的學弟妹,或是在校成績不錯的也可以參考一下 > <

文章超長,可以分段看完,或是有需要再上來看 :D

本來我打算用 APCS 組的管道申請頂大資工,因為我數 A 炸得很慘,我甚至連分科測驗的講義都買好了。3 月初的時候報名繁星只是抱著簽樂透的心態,報名完後就開始整理備審要用的資料。

沒想到就這樣上了 =w=

自我介紹

  • 師大附中資訊科學班
  • 繁星錄取陽明交大資訊工程學系

成績

  • 學測成績

    科目 級分 原始分數 15級分線
    國文 14 74 (國綜) + 35.5 (國寫) = 72.5 74.8
    英文 15 68.67 (選擇) + 7 (翻譯) + 17.5 (作文) = 93.17 86.9
    數A 13 72 77.9
    數B 14 90 92.4
    自然 15 66.8 (選擇) + 50.8 (混合) = 117.6 112.7
    社會 15 76 (選擇) + 45 (混合) = 121 115.7
  • 學業成績平均
    只列出有前 10% 的科目,完整報表見文末附錄。

    科目 分數 排名
    總分 86.76 3%
    英文 93.20 5%
    數學 94.50 1%
    化學 87.50 6%
    地理 86.67 2%
    歷史 81.67 7%
    音樂 92.50 3%
    美術 94.00 7%
    資訊科技 96.00 9%

課業之外

主要是玩資訊能競,數學能競沒有在練,頂多考考 AMC 跟 AIME 而已。

資訊

  • APCS 觀念 5 級/實作 5 級
  • 2021 臺北市資訊學科能競 三等獎
  • 2021 資訊之芽算法班 優秀結業
  • 2021 TOI 初選 Rank. 29
  • 2021 NPSC Rank. 17 佳作

數學

  • 2020 AMC10 + AIME
  • 2021 AMC12 + AIME

英文

  • 2019 校內作文比賽 Rank. 2
  • 2020 校內單字比賽 Rank. 2
  • TOEIC 880 (2019考)

繁星流程

繁星有分八類學群,一類是文科,二類是理工、三類是生醫,四到七類是術科,八類是醫學系跟牙醫系,醫學跟牙醫特別從三類獨立出來並且有二階面試。流程上是一二三類一起,剩下的學群跟一二三類獨立,因此我只介紹前三類繁星的流程。

P.S. 以下說明的流程會以附中為例,校內撕榜、決定推薦序的流程跟時程各校都會有些微差別。

成績單

如果總平均有前 50% 的話,下學期一開始就會拿到各科 % 數表。

繁星採計的分數是從高一上到高二下共四個學期,再加高三上的國文跟英文,另外繁星的自然科(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地科)不看選修,只會看高一的必修,高二的成績會以探究實作替代。所以高二選修物理、化學成績再高也不能用在繁星。

個人覺得這對我來說很不利。高二的物化都讀得很認真,高二上物理學期成績甚至滿分,結果拿到表才知道繁星根本不看。更慘的是探究實作碰到很機車的老師,跟那些老師有不少過節,結果學期成績都 80 以下。

說明會

有些學校應該會辦繁星說明會,附中是辦在二月底,記得一定要參加。如果忘記參加的話可以自己讀繁星的簡章,或是參考甄戰學習顧問47仕親雲端輔導室的影片來了解繁星的規則。

我那時候忘記參加說明會,所以後來是看簡章還有這支影片搞懂繁星規則。

報名

三月初學測成績一公布,繁星就開始報名了。報名時間有一個禮拜,所以可以慢慢決定要填什麼校系。

要注意的是,繁星只要錄取了,不論放棄與否都不可以參加個人申請,繁星填的志願要確定是你最喜歡的校系或是夢幻志願,一旦錄取要放棄的話就只能分科、重考。

可以搭配往年繁星的最低錄取標準、各校志願上限決定怎麼填:111年繁星

報名表要自己從學校網站下載,共有兩張表:申請表跟志願表。這個階段只要填申請表,按照上面的指示填好就行了。

撕榜

撕榜的意思就真的是所有人輪流上去把你要的榜單撕下來。過程很刺激,中途會一直祈禱你前面的人不要把你要的學校撕走。成功撕中了就直接到旁邊在榜單上簽名,如果不幸失敗,就直接右轉簽放棄切結書然後離場,滿殘酷的。

報名截止過一兩天就會公布撕榜順序。我們學校排順序的方法是照 %數 $\rightarrow$ 學測成績 $\rightarrow$ 在校原始分數。

我因為只有 3% 所以被排到第 11 個,本來以為交大無望,結果撕榜當天我前面的人的選擇:

順序 撕榜結果
1 台大二類
2 台大二類
3 政大一類
4 中醫三類
5 台大一類
6 放棄
7 放棄
8 台大一類
9 清大二類
10 放棄
11 (me) 交大二類

就這樣撕中了 zzzzzz

志願表

成功撕到榜單後,隔天就要交志願表,能填的志願就只有你撕的那個學校和類群的所有科系,要注意有限制志願數。

我的志向很明確,所以只填了資訊工程系。

分發

撕榜完之後,學校就會公布正式的推薦名單。這裡要注意,同一間大學的名單還要再排推薦序,而且一到三學群是全部一起排

我是第一個撕交大的,所以是交大第一序。

分發有兩輪,第一輪結束有缺額才會進行第二輪。第一輪時同一間大學對單一高中只能錄取一名學生,所以只要第一序的學生錄取了,二序以後的學生就只能等第二輪。所以撕榜的時候要想清楚,如果第一志願第一序被撕走了是否要撕第二序,或是撕其他學校。我有聽說台大第三序的成功繁上國企系,但其他我就不清楚。

總之交完志願表後就可以躺著等放榜了,或是趁這段時間趕快多燒點香多拜拜

放榜完之後如果上了,那恭喜你可以直接獲得 6 個月的暑假,好好規劃一下要做什麼事,先修、考駕照、學習新技能、…這是非常寶貴的機會,不要浪費。我自己是打算先修大一的微積分跟普物,然後把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學起來,例如下廚、考駕照;如果落榜了那就好好思考要個申再戰或是拼指考。

再重申一次,繁星只要錄取了,不論放棄與否都不可以參加個人申請

建議

心態

滿意外就這樣上交大了,交大資工今年的 % 數門檻出奇地低,大概是因為數 A 集體燒雞吧,有很多人 % 數夠但學測數 A 沒有到頂標。

先不管繁星制度的目的跟成效,我認為繁星很像簽樂透,算是高中三年有好好讀書的獎勵, % 數跟學測有到標準就去試試看,運氣好的話就提早解脫,沒有的話也無妨,回歸個申/分科的管道就好。

我本來就已經計畫要做備審跟準備資工面試和筆試,繁星只是順便試試手氣,真的上了我也不覺得驕傲。我這三年的確花了不少力氣顧課業跟準備學測,但誰何嘗不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了很久,既然運氣好上岸了,我就心懷感激地接受老天的餽贈,也真心為還在努力做備審跟準備分科的同學加油。

繁星從頭到尾都是運氣遊戲,光是同個校系每年的錄取標準變動就很大了,撕榜時還要看排在你前面的人意願是什麼,基本上不是第一序的話上榜率會低很多,只能等缺額進第二輪篩選,熱門科系的話更不可能。

不建議打從高中一開始就決定只靠繁星升學,或是為了衝高 % 數會考時高分低填。能到越前段的學校越好,不只資源相對較多,最重要的是能遇見更好的同儕,遇強則強。跟著那些強者、觀察他們的學習態度跟方法真的會讓自己的眼界更開,不自覺就會有變強的動機,到那個環境去才知道天有多高(我們班上就有一堆數奧、資奧、語奧的電神zzz)。這些機遇在前幾志願的學校才比較多,不要為了一個升學制度限縮了自己的格局。

另外一個原因是高中三年如果都只有讀書真的很無趣,有機會就好好探索、鑽研自己的興趣,了解自己以後想讀什麼科系比追求無謂的排名重要太多了。我自己在課業之外有入坑資訊學科能力競賽,儘管表現不怎麼亮眼,但這三年我認識了很多同樣熱愛資訊的朋友,也學了不少資料結構跟演算法,更讓我確定資工就是我的目標科系。

讀書方法

分享一下平常怎麼讀書的還有準備各科段考的方法,我只是純分享,不是教學,所以僅供參考。然後我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所以內容會雜亂一些。

怕篇幅過長,學測的準備方法我會放在另一篇文章。

大原則

我在讀一個範圍的課本或講義之前,都一定會先翻目錄,確定好接下來要讀的內容的大綱。例如化學選修 IV 的氧化還原反應:

氧化數
常見氧化劑/還原劑
平衡方法:氧化數法/半反應法
氧還滴定
電化電池/電動勢
標準還原電位/標準氫電極
常見電池:乾電池、鉛蓄電池、氫氧電池
電解
電鍍

把要讀的範圍整理清楚,接下來就依序把該讀的知識點一一吸收進腦裡,讀完就劃掉。比起直接一股腦地開始讀,這個方法會比較有目標感,也更容易集中精神,避免那種不知道有多少東西要讀的疲憊感。

我讀的時候不會特別規定自己要連續讀多久,通常讀 1 小時或是剛好讀完某科我就會開始休息,如果幸運一點進入心流狀態大概 2~3 小時,休息時間 20 分鐘,這時候會上廁所、裝水、滑手機、放空或是睡覺。

我是非常容易分心的人,所以讀書之前我一定會把手機放到書桌以外的地方,但不會放太遠因為我習慣戴藍芽耳機聽音樂。

段考準備/答題技巧

段考我通常是考前一個禮拜才開始複習,真心建議平常上課要認真聽,就算老師講課講得很爛也可以利用上課時間自學該科的內容,後面複習的時候會輕鬆很多。

以下會按照科目分別分享準備方法/唬爛撈分的技巧,考試技巧會以附中段考的出題模式為主,然後我國文沒那麼強所以比較沒參考價值,社會就不寫了因為我每次段考社會都是考前一天才硬背,考試也亂猜

國文

  • 課本/習作/補充講義
  • 讀的順序:按照書籍的順序,不要按照課次。我的意思是按照課本 L.1~L.4 $\rightarrow$ 習作 L.1~L.4 而不是 L.1(課本+習作+講義) $\rightarrow$ L.2(課本+習作+講義)。按照後者的順序很容易讀完一課時間就用掉一大半,而且會沒力氣往下讀(除非你有時間跟毅力)。
  • 國文雖然大部分人都厭惡,但我覺得可以用欣賞的角度讀課文,想像作者寫這篇文背後的原因跟故事,就當作是逛展覽/博物館,一味排斥只會讓知識更進不了腦袋,徒費時間。
  • 考前半小時可以翻翻形音義然後硬背,有默寫的話也可以趁機複習。
  • 答題順序:單選形音義 $\rightarrow$ 多選形音義 $\rightarrow$ 課文題 $\rightarrow$ 混合題 $\rightarrow$ 單選閱測 $\rightarrow$ 多選閱測。
  • 形音義跟課文題都很單純,會就秒殺,不會你再怎麼想都想不到,隨便猜就趕快往下寫。
  • 混合題其實很好拿分,手寫不要看到一堆格子就害怕,文章看完再用自己的話解釋基本上都能拿滿,頂多扣一兩分。
  • 閱測先寫白話文/科普文章,再來是文言文,詩詞就看個人造化(我詩詞很爛)。然後老師有時候會放水,會出習作/講義出現過的文章。

英文

  • 底力很重要。如何提升英文底子可以去搜尋其他文章。多益有金色的實力($\geq 860$ 分)就足夠應付附中段考。
  • 課本/雜誌
  • 段考有個很機車的題型,手寫填空單字,就是給一句話然後挖掉中間 (ex. w___k) 要你填出單字,偏偏只能填課本的單字。解決方法是考前 20 分鐘快速翻閱課本單字然後硬背,考試開始時優先把這大題寫掉。
  • 聽力跟克漏字都是雜誌文章,所以考前一定要看雜誌,不然就只能用硬實力裸考。
  • 答題順序:手寫(單字填空/翻譯) $\rightarrow$ 閱讀測驗 $\rightarrow$ 篇章結構、文意選填 $\rightarrow$ 單字選擇題 $\rightarrow$ 克漏字。考試時間緊迫,閱測配分重 + 需要時間,不要在有考試時間不夠的壓力下才寫閱測。
  • 閱測讀法:看題敘(不要看選項) $\rightarrow$ 抓住問題核心 $\rightarrow$ 讀文章 $\rightarrow$ 答題。理想作答時間是 6 分鐘/一篇閱測。
  • 單字不會就憑直覺猜,克漏字就抓前後文判讀,常考概念關係代名詞、同位語、特殊動詞(使役/感官/連綴)、字詞慣用搭配,考前務必要搞懂。

數學

  • 刷題
  • 講義偶爾會有難題,寫到卡住的時候請不要直接翻答案,自己練習思考。卡太久可以跳題,真的只剩這題還是想不到的話那就看答案,看詳解的時候也盡量不要一口氣讀完,讀個一兩行(類似提示)再想想看會不會做這題。
  • 附中段考不像建中或雄中,難度不高,幾乎都是課本、講義的題型,不要粗心太多都可以拿 90 幾或是滿分。
  • 答題順序:多選最後寫。有些複雜的多選題幾乎等於五題填充題,那種 CP 值不高的題目就最後寫就好。

物理

高一必修物理很水,沒有複雜計算,幾乎都是觀念題,有計算的話也只有國中程度而已,考前一兩個小時才開始讀都還來得及。高二開始的選修物理才算是高中的世界。所以下面講的是選修物理要怎麼讀。

  • 刷題
  • 課本例題、文末練習題/習作
  • 講義有時間再寫,時間不夠可以寫最後整章驗收的部分就好。
  • 物理題目常常都只有一堆代號沒有實際數字,可以靠練題目熟悉。
  • 要有個觀念,高中物理是連課本的題目都很難,不再像高一的時候考前隨便看看就好。想考好物理請多花時間寫題目,先理解、背熟公式,接著熟悉常見題型、建模、畫力圖的方法。物理題目常常都是看出梗後套公式秒殺,但沒有練題的話連怎麼下手都會一頭霧水。

    解力學題目常見技巧是把一些物品組合成一個系統,用系統的方式分析受力情形然後算加速度,還有一個重要觀念是「非超距力都一定要接觸物品才能使物品受力」,我當初卡這個卡很久,後來也是靠練題才學會。

  • 答題順序:多選最後寫,理由跟數學很像。
  • 單選卡題要跳,混合題很好拿分不要放掉。

化學

  • 刷題
  • 準備方法跟物理很像,也都是要練過題目才會知道考點是什麼。比較不一樣的是刷題之前可以先讀過課本,把重要的觀念好好釐清。我覺得翰林的化學課本寫得很好,會一步步引導你搞懂各個知識點,還有很多插圖輔助理解。
  • 答題方式也跟物理差不多。
  • 題目數字常常很醜,有些題目連答案也都很醜/需要估計,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害怕炸開那些數字。

生物

我是理工類組,所以生物只有學到必修範圍,選修生物我沒有讀過。稍微翻過課本只覺得好難,讀得動選修生物的都是超人。

老實說必修生物算還好,算是國中範圍的加深加廣。而且範圍很少,只有顯微鏡、細胞、遺傳、演化。但每個主題都常常會有很多易混淆名詞,例如遺傳學的雜交、自交、試交、互交、反交還有單基因、多基因、中間型/半顯性、等顯性/複等位基因遺傳。建議讀的時候整理一份筆記,考完不要丟可以留到準備學測用,因為到高三一定會忘掉。

地科

自然最難的科目,範圍很廣,上至天文、大氣、天氣和氣候,下至地質、海洋結構、洋流、潮汐。很多觀念都是環環相扣,非常容易搞混和遺忘(個人覺得最難搞的是恆星的周年運動跟周日運動 =w=)。建議讀的時候一定要搞懂每個觀念的前因後果,整理筆記釐清每個知識點。

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地科是很重因果關係的科目:

  1. 地球容易進入冰河時期的條件:夏季氣溫低 $\Rightarrow$ 自轉軸傾角要小,北半球夏季要位於遠日點。

    知識點:米蘭科維奇循環、冰雪覆蓋正回饋效應
    原因:北半球大陸面積較大 $\Rightarrow$ 自轉軸傾角小 + 北半球遠日點 $\Rightarrow$ 高緯大陸冰雪不易融化 $\Rightarrow$ 又因為冰雪反照率高,所以高緯地區收到的太陽輻射會更少 $\Rightarrow$ 冰雪面積更大 $\Rightarrow$ … $\Rightarrow$ 冰河時期

  2. 新仙女木事件(12000 年前的短暫回冷事件)

    知識點:末次冰盛期、溫鹽環流
    末次冰盛期後氣候回暖 $\Rightarrow$ 北美洲冰原快速消融 $\Rightarrow$ 大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 $\Rightarrow$ 海水密度下降,難以下沉 $\Rightarrow$ 溫鹽環流減弱 $\Rightarrow$ 低緯度熱量無法帶至高緯度 $\Rightarrow$ 高緯區變冷

附錄

一、成績百分比完整報表

二、好用資源

推薦這兩支影片:

然後我平常讀書聽的音樂頻道: